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動態(tài) >> 行業(yè)動態(tài)
英國政府希望在欣克利角C蓋一座180億英鎊(260億美元)的核電廠,但數個月來,濃郁的懶散昏沉籠罩此地。在最近的一個周末,警衛(wèi)沒在門前駐守,數十臺挖土機和推路機排的整整齊齊像是要轉售一樣。一塊掛在門口的告示展示了這個工程的核心價值。其中一項就是「了解我們已經走了多遠,我們還得走多遠,還有我們要怎么樣走到目的地?!?
事實上,沒有人知道這座全世界最貴的核電廠要什么時候或要怎么樣走到它的完工目標。法國承包商法國電力公司(EDF)又再一次推遲是否要繼續(xù)工程的決定,要等到9月才定案。越來越多人害怕它意圖使用的法國核能科技是有瑕疵的。已經提供了大筆補助金確保核能可以持續(xù)供電,并在未來數十年壓低碳排放量的英國政府堅稱這個工程一定會蓋下去。但只有當地村民才跟政府一樣持有這么堅定的信念,村民們認為工程延遲是生活日常。「這里可是薩默賽特(Somerset)。我們發(fā)明了ma?ana(未來)這個字,并把它賣給了西班牙人。」一個開荒原路華(Land Rover)的女駕駛歡樂地說道。
但是欣克利角無數的工程延遲不是件小事,因為這些延遲反映了一個問題,而很多人認為這是英國能源政策中的一個危機:在這個很多燃煤電廠紛紛關閉,既存核能電廠處于生命周期最后階段的當下,英國沒有能力蓋任何一種大型的能源電廠。英國曾經是能源去管制化的典范,但現在只有在政府用補助金和其他甜頭介入市場的時候,英國才能得到它需要的電力。
在英國保守黨籍的前能源大臣戴維˙豪威爾(David Howell)的《帝國相撞》(Empires in Collision)這本書中,他稱這個現象為「一個非常英國式的災難」。他責怪歐盟能源政策,以及前任聯(lián)合政府中的自由民主黨的狂熱環(huán)保意識形態(tài),讓英國陷入停電的風險,推升電費,并讓諸如鋼鐵業(yè)這樣的能源密集產業(yè)失去競爭力。
但現任政府也同樣難辭其咎,因為它持續(xù)進行一連串的干預措施,而牛津大學的迪特爾˙赫爾姆(Dieter Helm)只有半開玩笑的說這些措施讓他想起私有化之前的英國中央電力局(CentralElectricity Generating Board)。自去年接任能源大臣以來,安珀?路德(Amber Rudd)就一方面提供離岸風力新的補助金,另一方面又取消陸上風力和太陽能的補助金。她提議將2025年定為英國擺脫燃煤電廠的最后期限,而燃煤電廠目前依然提供了全國將近四分之一的電力。同樣在2025年之前,她希望能看到政府減少介入能源市場,而她同時又說建造新的燃氣電廠是「絕對必要的」。
但是在此同時,投資人對于投資大型的燃氣電廠是戒慎恐懼的,因為政府政策有太多不確定性。像欣克利角到底要不要蓋就是一例,這個電廠可以提供全國7%的電力。杰富瑞集團(Jefferies)這家投資銀行的彼得?阿瑟頓(Peter Atherton)說,卡林頓這座在2012年獲準在曼徹斯特興建的復循環(huán)燃氣渦輪電廠,或許會是英國最后一座不靠補助金興建的大型燃氣電廠?!脯F在每個人坐下來就說:我們拿到一份政府合約了嗎?」他說現在的情況就是「犬牙交錯的政策和干預成了如狗食一般的爛賬,而且用狗食來描述現狀算是侮辱了寶路罐頭?!?
今年英國可能會失去6,000百萬瓦的發(fā)電容量,這幾乎是欣克利角預計的3,200百萬瓦的兩倍。這可能會導致數十年來最大的供給落差(見下圖)。5月6日能源部說這個落差是低化石燃料價格造成的結果,低燃料價格壓低了批發(fā)電價,損害了燃煤和燃氣電廠的獲利能力。能源部說,在正常的情況下,市場可以應付多達3小時的供電短缺。電網營運商英國國家電網公司(National Grid)會用權宜措施補足短缺。但是如果是6,000百萬瓦,那么時間長度會增加到38小時,能源部表示。
因此能源部出臺了一套以市場為準的補助金計劃,以取得暫時供電為目標,避免用電需求最高的冬季出現停電。它在2014和2015年辦了頭兩場「容量」拍賣,要為2018到2019年的冬天,以及2019到2020年的冬天彌補供需落差?,F在它又計劃在明年初辦另一場,藉以緩解2017到2018年的冬季供電問題。在5月9日,自2008年以來頭一遭,英國國家電網公司發(fā)布夏季預警,說它急需1,500百萬瓦的額外電力,因為數座電廠停擺,風力發(fā)電突降,以及其他因素全都碰到了一起。它付了一家電力營運商每百萬瓦小時1,250英鎊的價格購入電力,這是平常價格的30倍。
這樣即興的干預推升了能源賬單,而且也送了豐厚的回報給小規(guī)模柴油發(fā)電機的擁有者,這種生活樣態(tài)比較會讓人想到像尼日利亞之類的國家。持平而論,全歐洲的政府都面臨相似的發(fā)電問題(雖然很少有國家的備用發(fā)電容量有這么小的)。再生能源去年幾乎占了英國電力供應的四分之一,再生能源電力的成長豐沛到電力市場被扭曲了。因為它是間歇性的,所以沒風或沒太陽的時候需要有備用設施供給電力。但是有風有太陽的時候,電力又會便宜到化石燃料電廠難以競爭。
碳目標(Carbon targets)也讓政策制定者的生活更難過。保守黨政府堅持要蓋欣克利角的一個原因就是要達成它2030年的減碳目標。理想上,它應該要更依賴海底電纜,將英國與荷蘭和其他國家連接起來。去年英國有大約6%的電力是進口的。但是分析師說,今年夏天的脫歐公投,會讓海底電纜的鋪設變得更困難。
長期而言,英國或許沒有別的選項,只能一直得過且過的等到再生能源不用靠補助金,而且備用電力科技,像電池儲電技術或是核能,變得更便宜且更有效率為止?,F在電網的壓力因為英國虛弱的電力需求暫時減輕,因為英國的電力需求依然比2008到2009年的金融危機之前少10%。但是情勢會改變,如果更多的人為他們的車充電,而不是為他們的車加油,如果有更多人的人辦廠而不是為他們的爐火添加燃料。有最便宜且最豐沛電力的國家在這樣的未來會繁榮富庶。以現在的情勢來看,英國不會是這樣的國家。
文章來源:北極星電力網